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货物原产地证签发机构名单(附英文)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4 15:34:38  浏览:879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货物原产地证签发机构名单(附英文)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货物原产地证签发机构名单(附英文)
1992年4月27日,外经贸部



一、签发政府间双边协议规定的原产地证机构
1.北京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2.天津市对外贸易局
3.河北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4.山西省对外经济贸易厅
5.内蒙古自治区对外经济贸易厅
6.辽宁省对外贸易局
7.沈阳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8.大连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9.吉林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10.黑龙江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11.哈尔滨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12.上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13.江苏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14.浙江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15.安徽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16.福建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17.江西省对外经济贸易厅
18.山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19.河南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20.湖北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21.武汉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22.湖南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23.广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24.广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25.广西壮族自治区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26.四川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27.重庆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28.云南省对外经济贸易厅
29.陕西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30.西安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31.甘肃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32.青海省对外经济贸易厅
3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外经济贸易厅
34.对外经济贸易部配额许可证事务局

二、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机构
1.北京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2.天津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3.河北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4.山西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5.内蒙古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6.辽宁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7.吉林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8.黑龙江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9.上海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10.江苏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11.浙江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12.宁波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13.安徽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14.福建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15.厦门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16.江西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17.山东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18.河南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19.湖北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20.湖南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21.广东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22.深圳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23.海南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24.广西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25.四川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26.重庆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27.贵州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28.云南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29.西藏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30.陕西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31.甘肃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32.青海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33.宁夏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34.新疆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三、签发一般原产地证、加工装配证及转口证机构
(一)商检局系统(见本文二所列三十四个商检机构)
(二)贸促会系统
1.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安徽省分会
2.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
3.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长春市分会
4.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重庆市分会
5.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成都市分会
6.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大连市分会
7.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福建省分会
8.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东省分会
9.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州市分会
10.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分会
11.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贵州省分会
12.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分会
13.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哈尔滨市分会
14.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黑龙江省分会
15.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河北省分会
16.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河南省分会
17.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湖北省分会
18.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湖南省分会
19.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海南省分会
20.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江苏省分会
21.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江西省分会
22.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吉林省分会
23.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辽宁省分会
24.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南京市分会
25.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宁波市分会
26.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分会
27.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宁夏回族自治区分会
28.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青岛市分会
29.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市分会
30.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山西省分会
31.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陕西省分会
32.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山东省分会
33.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沈阳市分会
34.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深圳市分会
35.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四川省分会
36.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天津市分会
37.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武汉市分会
38.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会
39.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厦门市分会
40.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西安市分会
41.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云南省分会
42.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浙江省分会
43.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注:未经核准授权的机构,自1992年5月1日起不准签发出口货物原产地证。

List of Organiz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Signing and Issuing Certificates of Origin for Export Goods

(Promulgated by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Trade on April 27, 1992)

Whole Doc.


1. Organizations for issuing certificates of origin according to bilateral governmental agreements
1) Beijing Municip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2) Tianjin Municipal Foreign Trade Bureau
3) Hebei Provinci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4) Shanxi Provinci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5)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 ions and Trade
6) Liaoning Provincial Foreign Trade Bureau
7) Shenyang Municip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8) Dalian Municip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9) Jilin Provinci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10)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 rade
11) Harbin Municip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12) Shanghai Municip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13) Jiangsu Provinci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14) Zhejiang Provinci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15) Anhui Provinci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16) Fujian Provinci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17) Jiangxi Provinci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18) Shandong Provinci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19) Henan Provinci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20) Hubei Provinci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21) Wuhan Municip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22) Hunan Provinci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23) Guangdong Provinci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 e
24) Guangzhou Municip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25)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 tions and Trade
26) Sichuan Provinci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27) Chongqing Municip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28) Yunnan Provincial Bureau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29) Shaanxi Provinci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30) Xi'an Municip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31) Gansu Provinci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32) Qinghai Provinci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33)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 tions and Trade
34) Quota and License Administrative Bureau of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2. Organizations for issuing certificates of origin under the Ge- neralized Preferential Treatment System
1) Beijing Municip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2) Tianjin Municip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3) Hebei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4) Shanxi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5)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 ion Bureau
6) Liaoning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7) Jilin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8) Shanghai Municip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9)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10) Jiangsu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11) Zhejiang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12) Ningbo Municip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13) Anhui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14) Fujian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15) Xiamen Municip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16) Jiangxi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17) Shandong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18) Henan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19) Hubei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20) Hunan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21) Guangdong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22) Shenzhen Municip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23) Hainan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24)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 tion Bureau
25) Sichuan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26) Chongqing Municip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27) Guizhou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28) Yunnan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29) Tibet Autonomous Region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 au
30) Shaanxi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31) Gansu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32) Qinghai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33)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 n Bureau
34)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3. Organizations for issuing general certificate of origin, certi- ficate of processing and assembly and transit goods
(1)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organizations (34
organizations listed in 2)
(2) The Organizations under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1) Anhui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2) Beijing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3) Changchun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4) Chongqing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5) Chengdu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6) Dalian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7) Fujian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8) Guangdong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9) Guangzhou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10) Guangxi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11) Guizhou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12) Gansu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13) Harbin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14) Heilongjiang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15) Hebei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16) Henan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17) Hubei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18) Hunan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19) Hainan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20) Jiangsu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21) Jiangxi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22) Jilin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23) Liaoning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24) Nanjing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25) Ningbo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26) Inner Mongolia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27) Ningxia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28) Qingdao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29) Shanghai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30) Shanxi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31) Shaanxi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32) Shandong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33) Shenyang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34) Shenzhen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35) Sichuan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36) Tianjin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37) Wuhan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38) Xinjiang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39) Xiamen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40) Xi'an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41) Yunnan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42) Zhejiang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43)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Note: The unauthorized organizations will be prohibited to sign and
issue the certificates of origin of export goods from May 1, 199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深圳经济特区公共中小型客车营运管理条例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


深圳经济特区公共中小型客车营运管理条例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


(1996年5月29日深圳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1996年6月4日公布 1996年7月1日起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营运线路规划和场站建设
第三章 线路使用招标及有偿使用
第四章 企业经营管理
第五章 线路营运管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公共中小型客车营运管理,建立良好的营运秩序,维护经营者和乘客的合法权益,根据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特区公共中小型客车的营运线路规划、使用、经营和管理。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公共中小型客车(以下简称中小客车)是指依照本条例规定在指定线路行驶,用于运载乘客,由乘客支付规定车费的,十四座以上、二十九座以下的客车。
第四条 中小客车属于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是大型公共客车的补充,应当与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协调发展。其总规模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根据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发展需要进行宏观控制。
中小客车经营者按规定享受有关城市公共交通的优惠政策。
第五条 中小客车的营运实行定线路、定车型、定站点、定票价、定服务时间的制度。
经营者必须依法经营,文明营运,为乘客服务,自觉接受管理机关和群众的监督。
第六条 市政府交通运输行政管理机关为中小客车营运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行使下列职权:
(一)制订中小客车行业发展规划,制订和调整营运线路及场站建设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组织营运线路经营权公开招标;
(三)会同市价格行政管理部门制订中小客车营运价格,报市政府批准施行;
(四)监督、检查经营者、司乘人员及乘客遵守本条例;
(五)依照本条例处罚有关违法行为;
(六)监督、指导中小客车行业协会的工作;
(七)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七条 市中小客车行业协会是全市中小客车行业的民间社团组织,依法行使下列职权:
(一)制定行业职业规范并监督其成员遵守;
(二)根据协会章程提供与行业业务有关的服务;
(三)协助市主管部门拟订行业发展规划和线路规划;
(四)向市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协会成员的意见和要求;
(五)办理市主管部门委托的其他事务。

第二章 营运线路规划和场站建设
第八条 营运线路(以下简称“线路”)是指依照本条例确定的中小客车运行的固定路线。
线路规划应当符合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有利于疏导客流和车流,方便群众,合理布局。¥线路规划、开辟和调整由市政府组织市主管部门、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市计划部门、市规划国土部门等有关部门研究决定,市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九条 市主管部门在线路规划前,应当进行线路普查并公布普查报告。普查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一)线路的基本情况;
(二)线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三)线路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四)企业经营情况;
(五)线路调整方案。
第十条 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因大型活动、突发事件,为疏导交通可以对个别线路进行临时调整,但应当及时向社会和有关部门通告。在调整原因消除后两小时内恢复原有线路。
因市政建设需要临时调整线路的,由市主管部门与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协商决定。
第十一条 线路始发站、终点站及中小客车停车场的用地计划纳入线路规划。
线路始发站、终点站及中小客车停车场的基础设施由市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建设、改造。
第十二条 线路各站点位置、名称由市主管部门会同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研究确定。
站牌、站台、站亭等基础设施由市主管部门按规范化要求组织建设。

第三章 线路使用招标及有偿使用
第十三条 线路经营权实行公开招标、有偿使用制度。
已审批使用的线路经营权,应当自本条例实施之日起逐步实行公开招标制度。
线路经营权招标由市主管部门组织进行。
第十四条 线路招标实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本条例实施前已合法从事中小客车经营的企业,投标现行经营线路时,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权。
第十五条 一条线路应当由一家企业经营。
本条例实施前已批准两家或者两家以上企业联合经营一条线路的,由市主管部门组织对企业投入该线路的车辆及其他资产进行评估,通过公开评议,确定其中一家企业经营。
第十六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可以参加线路经营权投标:
(一)在深圳市注册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法人,注册资本不低于五百万元的;
(二)有与投标的线路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经济实力和管理水平;
(三)向市主管部门提交完备的线路经营方案。
企业每投标一条线路还应当按规定交纳保证金和投标费。
第十七条 市主管部门应当于每次招标前三个月公布线路的基本情况、线路使用费标准、场站安排、核定的营运车辆数额和车型等情况。
第十八条 市主管部门应当设立线路经营权招标评审委员会,对投标企业的下列情况进行评审:
(一)参加投标的资格条件;
(二)线路经营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
(三)银行出具的资信证明;
(四)企业前三年的经营状况。
第十九条 线路经营权招标评审委员会评审产生的中标报告书经市主管部门批准后,由市主管部门与中标单位签订线路使用协议,颁发线路经营资格证书,有效期为五年。
中外合资经营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投标中小客车线路经营权的,其中标经营的车辆总量不得超过全市中小客车线路总运力的百分之三十。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市主管部门应当委托具有良好经营业绩的中小客车经营企业经营:
(一)无投标人或者无中标人的线路;
(二)取得线路经营权的企业在经营期限内放弃经营权或者受到取消经营权处罚的线路。
委托经营期为五年。
第二十一条 投标企业未中标的,市主管部门应当将保证金本息于定标之日起五日内退还;投标企业中标的,市主管部门应当将保证金本息于签订线路使用协议之日起五日内退还。
投标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其交纳的保证金不予退还:
(一)中标后在招标文件规定期限内拒绝签订线路使用协议的;
(二)为达到中标目的而伪造有关证明文件或者实施其他违法行为的。
中标报告书批准后,市主管部门在招标文件规定期限内拒绝签订线路使用协议的,应当向中标人双倍返还保证金。
第二十二条 经营企业应当在取得线路经营资格证书之日起六个月内按线路招标要求和使用协议投入营运。
未依法取得线路经营权的中小客车不得从事载客营运业务。
第二十三条 依照本条例取得中小客车线路经营权的企业,申办投入营运新车的车辆入户手续的,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材料之日起十五日内办理完毕。经审验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发放车辆牌证;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应当及时通知申办企业。
第二十四条 取得线路经营权的企业,必须按年度交纳线路使用费。
第二十五条 线路使用费在市财政监督下用于下列开支:
(一)始发站、终点站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二)停靠站站亭、站台、站牌及其他相关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三)委托经营线路的经营补贴;
(四)中小客车发展需要的其他费用。

第四章 企业经营管理
第二十六条 依照本条例取得中小客车线路经营权的企业,投入营运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按线路招标要求和使用协议规定配置足量、符合营运规定标准的车辆并配备相应的司乘人员;
(二)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第二十七条 企业招用司乘人员应当依法办理劳动用工手续,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招用异地驾驶员的,应当办理异地委托管理手续。
第二十八条 企业可以实行承包经营。实行承包经营的企业,应当依法同驾驶员签订承包合同,但必须使用市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制订的标准合同。
标准合同应当包括下列条款:
(一)合同双方当事人;
(二)承包经营的车辆和期限;
(三)承包上缴金额;
(四)承包押金;
(五)法定规费的负担;
(六)乘务员的招用及管理;
(七)乘务员的基本工资;
(八)担保条款;
(九)双方当事人的其他权利和义务。
前款第(三)、(四)、(五)项内容由市主管部门规定。
第二十九条 企业不得将线路转包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经营,亦不得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车辆的委托经营。
核定投入营运的中小客车未经市主管部门批准不得从事包车等其他经营业务。
第三十条 企业经营应当依法建立财务会计制度。中小客车经营收支必须单独核算。
企业应当将其经营中小客车的不少于百分之四十的税后利润用于中小客车车辆更新和企业发展。
企业经营应当接受市主管部门和市中小客车行业协会的监督。
第三十一条 投入线路营运的车辆必须是市主管部门统一规定的车型。
第三十二条 企业应当建立中小客车车辆维修保养制度,并按国家有关主管部门颁发的行业规范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

市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企业执行维修保养制度进行监督检查。
企业应当定期对司乘人员进行安全驾驶、文明经营、优质服务教育,并建立健全相应的业务考核制度。
第三十三条 从事中小客车驾驶的,必须持有市主管部门颁发的营运车辆驾驶准许证(以下简称准许证)。
准许证自签发之日起两年内有效。
第三十四条 驾驶员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参加市主管部门指定的专业考核机构组织的驾驶中小客车资格考核:
(一)年龄22-45周岁,身体健康;
(二)持有相应的驾驶执照并有两年以上连续驾驶经验;
(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会讲普通话。
考核内容由市主管部门确定。考核合格的,由市主管部门核发准许证。
有交通肇事记录且负主要责任者,五年内不得驾驶中小客车。
第三十五条 企业招用的乘务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品行良好,身体健康;
(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会讲普通话;
(三)参加市主管部门指定的专业培训机构组织的中小客车乘务员业务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第五章 线路营运管理
第三十六条 中小客车的车身颜色标志分为绿色和红色两种。其中绿色标志的仅限于特区内营运。
营运车应当有明显的线路标志、价目表、线路行驶图、投诉电话号码。非营运时,应当在显著位置出示“暂停载客”标志。
第三十七条 中小客车必须按规定的线路营运并在规定的站点上、下客。
经营企业应当按市主管部门规定的首、末班车发车时间安排首末班车。其他班次的发车时间由市主管部门同经营企业协商确定。
第三十八条 中小客车车费分为一票制和分段制。夜间11时至次日凌晨6时加收夜间服务费。
乘客随身携带物品重量超过20公斤或者体积超过0.2立方米的,应当支付行李费。
收费标准由市主管部门会同市价格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报市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
第三十九条 驾驶员在营运中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服从所在经营企业的调度;
(二)按规定的线路行驶并在规定的站点停靠;
(三)遵守交通法规,保障行车安全;
(四)保持车容整洁,设备安全、完好;
(五)协助乘务员维护车内秩序和乘客上下车安全;
(六)携带驾驶证、车辆行驶证和道路运输证,并在不妨碍视线的显著位置张贴准许证。异地驾驶员还应当携带异地驾驶员登记证。
第四十条 乘务员在营运中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礼貌待客、文明服务;
(二)用普通话准确报站;
(三)按规定标准收费;
(四)不得超载,维护车内秩序;
(五)保持车内整洁;
(六)因车辆故障或者违章不能到达终点站的,向乘客说明原因并退还全程车费;
(七)对乘客在车内的遗失物品应当妥善保管,并于24小时内上交其所属企业;
(八)为老、幼、病、残及孕妇乘客提供必要的乘车帮助。
乘务员上岗时应当佩带市主管部门规定的乘务员证。
第四十一条 驾驶员和乘务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强行拉客或者雇佣他人拉客;
(二)在站点等客,妨碍营运秩序;
(三)伪造、转让、倒卖营运证件或者车票;
(四)利用营运车辆从事其他运输活动。
第四十二条 乘客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规定的站点候车;
(二)按规定标准支付车费;
(三)协助照顾老、幼、病、残及孕妇乘客;
(四)不向车外抛掷物品;
(五)保持车内环境卫生,禁止吸烟;
(六)不得携带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危险物品,以及其他有碍他人乘车的物品。
第四十三条 中小客车从特区外进入特区时,由乘务员组织乘客统一接受边防检查。
第四十四条 中小客车内发生治安案件或者其他突发事件,危及乘客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驾驶员和乘务员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或者减少损害,乘客应当积极给予协助。
第四十五条 中小客车车辆投入营运达到市主管部门规定的营运期限的,应当退出营运。
第四十六条 中小客车车辆应当按国家规定接受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车辆安全性能的年度检测。
第四十七条 中小客车在市政道路上行驶的,免征养路费;行驶其他道路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减免养路费。
经市主管部门批准停止营运的车辆,免征有关规费。
第四十八条 市主管部门执法人员可以在场站内检查中小客车的营运情况。
市主管部门依法检查中小客车时,应当出示有效检查证并说明理由和法律依据;中止车辆运行和扣留司乘人员有关证件的,应当为当事人办理有关手续。
市主管部门检查中小客车营运、中止车辆运行和扣留司乘人员有关证件违反前款规定的,经营者和司乘人员有权拒绝。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未依法取得线路经营权的中小客车从事载客营运业务的,由市主管部门没收非法所得,中止车辆运行,并处以一万元罚款。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取得线路经营权的企业不按年度交纳线路使用费的,由市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按每日百分之一的标准加收滞纳金;逾期三个月不交清的,处应交金额一倍的罚款;逾期六个月不交清的,取消其线路经营资格。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企业将线路转包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经营的,由市主管部门取消其线路经营资格,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一万元罚款;企业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车辆实行委托经营的,没收非法所得,每接受一辆车,处以二千元罚款;情节严重的,
取消其线路经营资格。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企业未经批准将投入营运的中小客车从事包车等其他经营业务的,由市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每车二千元罚款。
第五十二条 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取消其线路经营资格。
(一)投入营运的车辆不符合规定的型号或者颜色的;
(二)投入营运的车辆不符合规定的营运状况的;
(三)承包经营不使用标准合同的;
(四)聘用驾驶员未按规定办理准许证的;
(五)聘用的乘务员不符合规定条件的;
(六)未按规定建立车辆维修保养制度和司乘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或者虽有制度但不能有效实行的;
(七)不按规定时间安排车辆营运的。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企业未建立财务制度,中小客车经营收支未独立核算,未将不少于百分之四十的税后利润用于车辆更新和企业发展的,由市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取消其线路经营资格。
第五十四条 驾驶员在营运中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责令其所属企业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准许证:
(一)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的;
(二)不按规定站点停靠的;
(三)将准许证转借他人使用的;
(四)谩骂、侮辱或者殴打乘客的;
(五)因开关车门或者操作不当致使乘客受伤的;
(六)驾驶的营运中小客车车容不整洁的;
(七)车内发生治安案件或者其他突发事件,不采取积极措施致使乘客人身和财产受到严重损害的。
被吊销准许证的,自决定之日起两年内不得办理新的准许证。
因驾驶员责任致使乘客受伤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五十五条 乘务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其所属企业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给予以下处罚:
(一)不按规定准确报站误导乘客的,处以五十元罚款;
(二)车内不整洁,或者车内有关设施污损,给乘客造成不便的,处以五十元罚款;
(三)乘务员未有效控制乘客人数造成超载的,每超载一人,处以五十元罚款;
(四)从特区外进入特区时,未按本条例要求组织乘客统一接受检查的,处以五十元罚款;因此造成乘客误车和行李丢失的,处以二百元罚款,并赔偿行李损失;
(五)超过规定标准收费的,每次处以多收金额五十倍的罚款;
(六)对乘客遗失在车内的物品未进行有效保管和未按规定上交的,处以五百元罚款;
(七)因车辆故障或者违章不能到达终点站而又不退还全程车费的,处以五百元罚款;
(八)谩骂、侮辱或者殴打乘客的,责令其赔礼道歉,处以五百元罚款,并责令其所属企业取消其乘务员资格;情节严重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五十六条 驾驶员或者乘务员有本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的禁止行为的,由市主管部门处以责任人二百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准许证或者责令其所属企业取消其乘务员资格。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乘客不按规定标准支付车费的,由市主管部门责令其支付应付车费,并处以应付车费十倍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二条第(四)、(五)、(六)项规定,乘客向车外抛掷物品,破坏车内环境卫生,在车内吸烟,以及妨碍他人乘车的,由市主管部门处以二百元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第五十八条 企业有纵容、唆使或者强迫驾驶员和乘务员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或者疏于教育和管理的,由市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核减营运车辆额度,直至取消其线路经营资格。
第五十九条 市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滥用职权或者不积极履行法定职责造成不良后果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十条 当事人不服市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所作出的处罚决定的,可以自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市政府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当事人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又不在规定的期限内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由处罚决定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 则
第六十一条 市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
第六十二条 本条例自1996年7月1日起施行。



1996年6月4日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守则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守则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


(1993年9月3日福建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1993年9月3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制度建设,使常委会组成人员更好地履行职责,依据宪法、法律和本省地方性法规的有关规定,参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守则,制定本守则。
第二条 常委会组成人员必须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致力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地接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第三条 常委会组成人员要努力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学习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地方性法规,掌握行使职权所必备的知识。
第四条 常委会组成人员必须切实履行职责,努力工作,其他社会活动应当服从常委会的工作需要。
第五条 常委会组成人员必须出席常委会会议。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出席常委会全体会议的,通过办公厅向常委会主任请假;不能出席常委会分组会议的,向分组会议召集人请假。
第六条 常委会举行会议前,常委会组成人员应就会议议题做好审议准备。在常委会会议上应围绕会议议题充分发表意见。
第七条 出席常委会会议的组成人员必须参加对议案的表决,并服从依法表决的结果。
第八条 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常委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
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常委会的各种会议上,应当遵守议事规则和其他有关规定。
第九条 常委会组成人员要按照规定参加常委会组织的视察活动,视察情况要向常委会报告。
第十条 常委会组成人员要密切联系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经常进行调查研究,听取人大代表和群众的意见、要求,向省人大常委会反映情况。
第十一条 常委会委员要按照分工,积极参加常委会各办事机构的重要活动。
第十二条 常委会组成人员要公正廉洁,不得牟取不正当收益。在外事活动中,应模范遵守外事纪律,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
第十三条 常委会组成人员要严守国家机密。凡属规定不应公开的内容,不得以任何方式传播。
第十四条 本守则自通过之日起施行。



1993年9月3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